行业动态

热点聚焦
  • SG8131成为国内首款通过HDR10+认证的信号发生器
  • 喜讯!实验室两项团标获得颁布实施
  • 2022中柬老地面数字电视创新示范项目培训研讨会在京召开
  • 实验室受邀举办古巴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及运营管理研修班
  • “一带一路”海外推广DTMB-A系统设备遴选测试专家评审会召开
  • 实验室示范项目入选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
三网融合受挫智能电网异军突起剑指四网融合
发布作者: 文章来源:电气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1-05-20 18:05:00 浏览次数: 字号:
  面对融合,大家更多的是考虑怎么保护自己。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主动出击是必然的一种手段。国家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和中国电信(以下简称电信)双方近年一直在尝试突破界线,跨入对方的领域,因此在一些业务上摩擦不断。
  三网融合或已夭折广电与电信争斗
  广电旗下的中广电通公司总经理殷建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三网融合不是僵局,而是已经结束。现在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播控权的归属明确,广电对媒体的管控能力正进一步加强,甚至限制IPTV在其体制内的过快生长与繁衍。
  
  据记者了解,广电去年下半年连续发文,细化IPTV播控平台建设,宗旨是将播控权进一步收拢。而电信运营商对所谓开放的其他三类业务都没有兴趣。播控权是广电、电信双方的核心诉求之一。电信部门坚持无播控就无融合,同时和国家电网合作开始了光纤入户及提升带宽的大跃进式投入;而广电部门虽在政策上取得播控权,但技术与体制上的落后,又使其难以真正获得“主导地位”。广电很多宽带接入需要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协助布设,两者合作时有纠纷,并在各地发生了各种冲突,广电掐断电信IPTV信号,电信掐断广电有线互联网出口。
  
  在电信运营商方面,中国电信在各试点城市进行了规划;中国联通则在青岛、大连、哈尔滨、北京四个试点城市完成了首期支持5万~10万容量IPTV基础业务能力的平台建设,开始向用户提供服务,同时确定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浙江五省(市)为试点地区。
  
  在广电方面,2010年9月25日,全国第一家中央级别的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与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和四川广播电视台正式完成对接。随后,湖南、北京等多个地方IPTV集成播控平台也完成了与中央平台的对接。这些地方的IPTV播控平台中,都没有当地电信运营商参与。
  
  广电和电信争夺的核心利益究竟是什么?殷建勇坦言,广电真正恐惧的绝不是IPTV。宽带业务已被中国电信和联通抢占了4.5亿用户中的1亿高端用户,已经没机会了;固话语音业务逐渐萎缩,手机通信被移动、电信、联通打成了“地板价”,已接近于网间结算价格,广电更无机会涉足;三网融合已无处可融,“广电真正恐惧的,是电信利用自己的光纤网络直接传输有线电视信号。这等于砸了广电饭碗,如同广电直接从事固话和移动业务,会要了电信运营商的命一样。”
  
  作为电信方面的“婆婆”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有着他们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工信部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在IPTV的合作模式中,广电机构负责业务行政许可和内容集成规划管理与审核,电信部门负责业务支撑系统建设、业务运营和用户管理,这是目前比较符合产业链相关方利益和市场需求的模式。
  
  广电内部混战
  不仅广电、电信两大部门围绕播控权交恶,随着中央与地方两级IPTV播控平台对接,广电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较量的主角已不再是工信部与广电总局,而是中央与地方,三网融合进入一个更错综复杂的局面。
  
  2010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344号文,确定了IPTV两级平台的方案。根据方案,央视国际成为中央平台,与上海百视通公司共同建设地方平台,牌照方、地方广电、央视国际乃至地方电信运营商由此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关系。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两级平台方案旨在控制播控权,而非三网融合。广电部门在播控权问题上的攘外政策,正在将三网融合进一步推向死局。
  
  围绕IPTV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各个方面:IPTV主要由上海文广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导致某些地方广电抵制;地方广电各干各的,有的全力推进数字电视抵制IPTV,有的则在加快部署IPTV而不是数字电视……
  
  在南方,东方传媒、百视通原有的播控平台和当地电信已经磨合成型,用户有了一定规模,这也使得很多地方采取了双备份的方案,即既有央视播控平台方案,又有百视通的播控平台方案。但目前中央级平台没有和电信实质对接,只是完成了政治任务。再加上地方广电也未必都愿意接纳上海的百视通,未来在政策和市场上的争夺都将更加激烈。
  
  还有消息称,青岛电视台此前与杭州华数投资合作建设IPTV,由于被要求与中央平台对接,意味着前期投入要推倒重来,这遭到地方广电的强烈反对;在湖南,因湖南广电表现强势,IPTV播控平台建设也阻力重重。
  
  在三网融合框架中,播控权归属于广播电视台,由此广电的有线网被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前沿。所以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出之后,广电内部对于台网分离的反对声日益高涨。由此业界普遍认为,广电系统真正的挑战在于内部整合。一直以来,广电总局缺乏对地方广电行之有效的统一化管理,这与电信运营商有着根本的区别,即四级办的体制与全程全网的区别。广电对播控平台的强烈控制,反而激化了中央与地方,地区与地区之间、台网之间的矛盾。
  
  为了应对播控权归属于广播电视台的政策,虽然目前各省网挂牌整合了,实质上却问题重重。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估算,未来几年是广电系统建设投资的高峰期,其中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投资需求约为2490亿元;而下一代广电网(NGB)的投资需求为3000亿元。三网融合等建设前期投入面临的资金缺口可想而知。由于广电家底不厚,融资渠道有限,现在各省网都积极运作借壳上市融资。比如广东省网借壳天威视讯上市,江苏有线、杭州华数等也在行动,未来的国家级有线网公司又将如何整合和评估这些分散在各地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呢?
  
  症结在现行体制
  韦乐平对现有体制下的三网融合和竞争完全不看好。他认为,现在广电是低价包月式的国家公共资源模式;互联网是低质、低价模式;电信则是高质的、按时长和流量收费的模式。让这三个不同商业模式融合是没有结果的。
  
  2010年下半年,全国12个试点地区纷纷提交了各自的试点实施方案,不过至今未被国务院批复,原定今年初推广的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也迟迟难以出炉。但在各地努力下,目前除了上海模式、杭州模式等已有模式,被确定为试点地区的城市又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模式,形成了武汉模式、云南模式、湖南模式等多种不同融合方式,但均未能突破上述体制的局限。
  
  其中较受瞩目的是“武汉模式”。2010年12月16日,武汉广电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组建的武汉市三网融合合资公司宣告成立。武汉的方法是“电信广电五五合资、双方轮流坐庄”,即电信、广电各占50%的股份,定期轮流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但据记者了解,武汉合资公司目前并未投入运营,这一所谓的合资公司仍由广电主导,电信渐失兴趣,双方目前注入的业务和资产都为非核心资产。
  
  上海、宁夏和辽宁与武汉类似。过去的上海模式并未合资,仅在业务上合作,收入分成。2010年12月,上海东方传媒公司与中国电信决定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负责推广三网融合后上海的IPTV业务。
  
  此外,包括甘肃、江苏、江西、云南、四川等在内的多个省份都基本停留在战略合作层面。其中,上海南汇广电和上海联通也进行了战略合作,进行双向网络改造建设和双向业务运营。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以及各地广电与电信的力量对比不一,不可能有哪一种模式能得到广泛认可。这些模式如无平衡且有效的利益驱动,没有对等的竞争或融合机制,最终只能是一场“政治秀”而已。
  
  工信部退休副总工程师周光斌认为,我国三网融合前前后后沉浮了将近10年。当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后者三网融合虽然也有坎坷,但总是在不断前行,目前都已步入正道。我国的三网融合却步履非常艰难,被发达国家甩在背后。政府意识到上述情况的紧迫性与复杂性,所以2010年初国务院出面再力推三网融合,并专门就此做出政策决定,明确提出2010~2012年三网融合的一个重点,就是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制和机制。但过去的一年,三网融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相当令政府尴尬,不得不放缓第二批试点城市的脚步。
  
  究其原因,周光斌认为,我国三网融合当前的被动局面,虽然存在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问题,但更主要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广电与电信分属不同部门,体制不同,市场开放程度不同。在我国,广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政府职能部门。最近几年,其政企分开的改革推进迟缓,“网台分开、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说法时隐时现,但实质性进展不大。周光斌建议尽快建立融合监管机构。
  
  就在记者结束此稿采写时,有消息说,就媒体有关三网融合可能存在夭折的报道,中国电信的“婆婆”??工信部出面辟谣。4月20日,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工信部发展司司长张峰说,“在三网融合推进的过程中,存在有关认识和理解不一致的问题,正如一些专家所说的,三网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仍然坚定信心、积极推动,并在实践中逐步推动解决。”
  
  张峰表示,国务院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于今年中期对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进行总结。针对试点城市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网络建设和安全保障情况进行评估,在全面总结第一阶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确定下一步的试点工作。张峰还表示,目前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试点省市均组织制定了试点的实施方案。二是这些企业纷纷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和光纤落户工程。同时已经完成IPTV、手机电视业务支撑平台的改造建设,具备了与广电视频流对接实现内容加载的业务能力。工信部近期将出台加强互联网管理的相关规定。征求意见工作现已基本结束,近期将发布。
  
  融合是大势所趋
  邬贺铨向记者介绍,“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目前的实施条件业已成熟。从全球网络融合演进路径来看,“三网融合”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用三个圈描述了计算机业、出版印刷业和广播电影业三大产业间的边界重合现象,并指出三圈重叠部分是发展最
  快、最有前景的领域,这是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的“三网融合”概念正式被提出,这是第二阶段;到上世纪90年代,“三网融合”扩展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是第三阶段;随着通信传媒属性日益凸显,新的“三网融合”将是通信网、互联网和传媒网络的融合,目前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已进入第四阶段。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三网融合”是一个网络推进的过程,从一网、二网、三网、四网、再到N网的融合。近年来,通过电信业重组,我国实现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的融合,完成了“一网融合”。而随着3G牌照发放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二网融合”逐步实现。“三网融合”正是在上述基础上开展,重点是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的双向进入。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随着互联网和通信业务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地提出了业务综合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三网融合”实现后,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提供电视节目,还可以提供互联网和语音通信业务。对于互联网和电信网络而言,也可以更好地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分享广播电视网丰富的节目资源。
  
  从产业政策和管制政策角度看,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末先后放松对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管制,消除了双向进入的法律壁垒。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同时参与融合业务的竞争,使得相关市场获得迅速发展。可以说,电信、互联网以及广电这三大信息产业的“三网融合”,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实现三网融合
  在做智能电网概念的初期,国家电网曾经提出四网融合的概念,即在铺设入户电缆时使用光纤电缆,实现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和智能电网四网融合。但最终政府定调为三网融合,没有考虑智能电网,国家电网的电力光缆入户概念即变身为“在实施智能电网的同时,服务三网融合、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的战略。
  
  2010年7月,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在北京联合签署协议,双方在电网和通信领域开展合作,以共建电力光缆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合作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主要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资源互补,开展光缆接入、宽带业务、融合业务、行业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国家电网在沈阳、重庆、吉林等地开展的电力光缆到户试点工程也争取到自来水、天然气等运营商的合作。
  
  基于电信网和互联网早已实现融合,国家电网和中国电信的合作,标志着智能电网和电信网、互联网将实现三网融合。
  
  目前,国家电网建设电力光缆到户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建成主干通信光缆近40万公里,微波近7万公里,载波线路26万公里,卫星站32颗,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负荷低压电缆。在北京、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批电力光缆到户智能小区示范工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力光缆接入互联网拨打数字电话,收看高清电视,并支持对空调、电热水器、电饭煲等智能家电的控制,实现了电、水、气三表综合应用。今年将在全国14~18个省进行推广,要求各地的新建小区全部实现光缆到户。
  
  3月5日,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电力光缆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项目鉴定评审。项目鉴定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电力光缆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认为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表示,电力光缆到户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电信通公司将积极推进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物联网融合已露端倪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祥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将变得愈来愈重要。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在和中国电信、互联网融合的同时,又加入了物联网的战略意图。
  
  国家电网开展物联网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已经很早了,2001年就有一个WSN(无线传感网络)在配电网的应用重大专项。目前在类似方面的项目大概有8~10项,如高压电力检测、智能用电、智能小区、智能家居、无线抄表等方面,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和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建设。李祥珍说:“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产生世界上最大、最为智能、信息感知最为全面的物联网。”
  
  除了在全国开展大批关于物联网的试点,国家电网还要完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要求2011年底以前完成主干系统,各省要部署完毕省级的主干系统的用电信息采集,同时各省要完成整个用电采集工作。
  
  国家电网还通过采用数字化的一系列设备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并在全国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已经完成,同时在27个城市完成了72个充电站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充电网络建设。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还将在全国电网公司开展ERP(企业资源规划)的深化研究和应用,届时要启动一个新的五年信息网络建设,旨在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通过试点和应用,国家电网将打造电力领域的物联网:一是形成电力物联网的感知基础,以传感器网络为核心的感知基础,包括各种传感器和采集模块等;二是建立电力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将以信息体系为核心,建设新一代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网络;三是研发面向智能电网的应用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标准、测试和实验认证,为了保障电网安全,在网络隔离、网络安全方面也将采取多项措施。
  
  国家电网在自有网络上提供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物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信运营商而言,电力这一物联网应用开始最早、最为成熟的行业客户,未来将更多的作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身份出现。
  
  博威创智的专业人士对记者透露,国家电网的意图并不完全是三网融合,而是今后的中国物联网??“感知中国”计划。
  
  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RFID(摄射频识别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在第八届中国(北京)RFID与物联网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关于物联网的战略布局和行动计划,已经引起了各国广泛关注,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中国则提出了“感知中国”计划,日本、韩国、欧洲各个国家也对物联网提出了规划和行动的纲要。
  
  2010年6月底,国家电网信通公司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电动汽车、物联网及传感器、电力光缆入户等8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合作。
  
  其中,在物联网及传感器方面,重点攻关输、变、配、用电等环节,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需要的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芯片、通讯组网技术等核心技术,面向智能电网建设的物联网工程应用技术,完成示范应用,共同形成智能电网建设的解决方案。
  
  在电力光缆入户方面,重点深化光纤复合电缆及相关设备技术的研究。深化光纤复合电缆制造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使电力光缆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基础设施条件,为电力光纤入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方面。
  
  在信息处理与安全技术方面,重点开展网络软件的形式化方法和算法理论的研究,开展创新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的形式化描述和证明技术的研究,开发智能搜索引擎,解决互联网信息的高效、精确、友好获取和使用问题,为物联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博威创智的研究报告分析,国家电网将从电力光缆网络切入物联网应用。除承载三网融合业务以外,电力光纤到表入户,将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用电双向交互,这些应用显示国家电网致力于开拓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其物联网应用拓展将至少聚焦于生产过程监控和用户服务两大方面。
  
  其中,生产过程监控包括输电线路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管理、设备维护与防盗等;用户服务包括对家用电器进行遥控管理的智能插座、能够收集水、电、煤、表读数,以及其他便民信息的智能交互终端。
  
  在网络方面,电力光缆入户能够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大幅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但真正实现资源整合为时尚早,仍需各主体的充分协调和政府大力推进。
  
  在应用方面,预计国家电网将逐步拓展智能用电小区、全电气化交通系统及充电网络等方面物联网应用。
  
  2010年4月,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在无锡建立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从事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研发、物联网在电网中应用研究及智能电网相关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甚至国家电网已经选好了通信领域里的合作对象。
  
  在物联网领域,目前的主要推动者是电信运营商。但是,通过电力光缆入户的全面展开,电网作为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应用最早、最成熟的行业客户,即将演变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至少也是话语权充足的合作者。
  
  在中国电信和国家电网的合作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晨霜表示,中国电信将通过固定网、移动网、互联网的融合优势,为国家电网提供涵盖从基础通信电路到电力行业应用等业务,帮助国家电网打造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将来,电信、电网业务融合的范围会更广、程度会更深。”
  
  工信部相关专家表示,电信运营商希望介入智能电网中存在的通信和应用市场,抓住物联网市场的巨大商机,而国家电网也需要运营商的资源,在宽带接入和物联网控制领域分一杯羹,因此双方结成竞合的关系并不奇怪。有资深专家表示:“在中国电信牌照的帮助下,国家电网顺理成章可以成为半个运营商。”
  
  带热光缆行业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电网光缆入户工程带热了光纤复合低压电缆行业,相关的标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制订中。对于近期电力光缆到户的进展,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评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表示,政府和行业巨头积极推进电力光缆入户,直接利好光纤电缆生产厂商。
  
  根据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2011~2012年,光纤宽带端口将超过8000万个,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b/s以上,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2Mb/s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b/s以上的接入能力。一位分析人士表示,3年内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超过5000万。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实现了3万户的电力光纤到户工程的建设计划。而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表示,在北京、上海已建成第一批电力光缆到户的智能小区试点工程。
  
  前不久,国家电网信通公司与江苏通光光缆有限公司、沈阳电缆产业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行了关于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战略合作签字仪式。
  
  此外,相关的OPLC厂商也纷纷表达对电力光缆入户的信心。“电力光缆入户前景看好,我们的OPLC产品已送往国家电网相关部门进行检测,未来会加强在该领域的产品布局。”烽火通信OPLC领域技术工程师周杨表示。长飞光纤光缆公司市场部经理韩庆荣也告诉记者,该公司目前正在对相关OPLC产品进行系统评估与测试,未来期望与国家电网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国家电网对于实施电力光纤到户的决心很大,以此带动‘四网融合’战略,目前电力光缆到户的相关标准体系也已基本确立。”吴贵辉表示。
  
  据了解,电力光缆到户相关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编写,基于“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多网融合技术研究”项目,包括《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光纤复合低压电缆附件技术条件》、《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及设备入网检测规范》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条件》4项企业标准。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信息与通信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电力光缆到户相关标准的制定前期经过专家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了各试点网省公司、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意见。而券商申银万国认为,4项企业标准的评审通过标志着国家电网电力光缆到户试点工程和智能小区建设的相关产品检测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依据,而产品的“有章可循”也将为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邬贺铨院士表示,智能电网涵盖电网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不仅将极大地促进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上下游产业,还将衍生出更多新的产业,同时与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等更广阔领域的建设发展相互呼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