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热点聚焦
  • SG8131成为国内首款通过HDR10+认证的信号发生器
  • 喜讯!实验室两项团标获得颁布实施
  • 2022中柬老地面数字电视创新示范项目培训研讨会在京召开
  • 实验室受邀举办古巴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及运营管理研修班
  • “一带一路”海外推广DTMB-A系统设备遴选测试专家评审会召开
  • 实验室示范项目入选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
中星10号卫星成功定点
发布作者: 文章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1-07-04 18:31:00 浏览次数: 字号:
6月28日17时53分,中星10号卫星经过5次变轨,3次捕获,成功定点于在轨测试轨位,目前卫星工作正常。 
    29日11时,中星10号卫星测控操作已由西安测控中心移交中国卫通卫星测控中心。
事件回顾:
    中星10号卫星成功发射
    6月21日零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0号”卫星送入太空。“中星10号”将接替“中星5B”为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提供通信和广播电视等业务。
  “中星10号”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研制。这也是该集团所属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第10颗卫星。
   据中国卫通总经理卓超介绍,“中星10号”具有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各项性能优于“中星5B”,将满足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的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等业务的应用需求。“中星5B”1998年7月在西昌发射升空,即将达到在轨服务年限。
中星10号将接替“中星5B”保障国家信息传输安全
    中国卫通总经理卓超对媒体表示,“中星10号”是中国卫通运营和管理的第10颗卫星,它将接替“中星5B”卫星工作。“中星10号”卫星的各项性能均优于“中星5B”,对于确保国家信息传输安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卓超介绍说,中国卫通是中国内地的主导卫星运营公司,以卫星空间段运营、地理信息服务、卫星地面运营服务为核心业务,推进东拓西扩、全球布局的空间段资源战略,努力打造覆盖全球的自主通信能力。目前,中国卫通运营并管理着10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承担国内260套电视节目和230套广播节目的卫星传输和安全播出任务以及大量的通信传输业务,已成功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卫星广播电视和通信安全传输。
中星10号卫星提升卫通服务能力
    作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家队”和领军者,中国卫通已与全球领先商业地球成像和地理空间信息市场的一家美国公司合作,将提供世界一流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同时,中国卫通的卫星地面通信业务为金融、专网提供一揽子卫星系统集成服务,建立起卫星地面运营共网平台,积极推进船载通信、机载通信服务。
    卓超说,中国卫通“十二五”目标是成为亚洲第一、国际一流的卫星运营公司,提供面向亿万用户的天地一体卫星通信广播特色化的运营服务。中国卫通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利用丰富的空间段资源、先进的航空摄影技术和设备,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应急通信,成功获取灾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为有关部门全面部署和开展救灾工作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发挥了生命保障线作用。
   “中星10号”卫星突破多项技术     
    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获悉,其负责研制的“中星10号”卫星突破了大功率太阳帆板驱动的大功率传输、首次大面积应用三结砷化镓、改进蓄电池组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并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国通信卫星的整星研制技术、团队管理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星10号”卫星的功率传输需求大于11千瓦,必须对原来的大功率太阳帆板驱动(SADM)设计进行修改才能满足功率传输需求,作为整星的关键件,SADM关乎卫星安全,研制团队决定采用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研制,有效解决了SADM的大功率传输难题;由于三结砷化镓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高,能保证太阳翼的输出功率更大,从而满足整星的功率需求,研制团队突破相关工艺设计,首次在东四平台研制的通信卫星上成功大面积使用三结砷化镓。 
   由于通信舱要运到法国去装载有效载荷,“中星10号”研制团队通过详细力学分析,对通信舱的保持架加强、包装箱合理减震等采取专门措施,最终确保通信舱运输安全并在中法之间交接顺畅。研制团队还通过采用分区布局技术、改进蓄电池组设计等进一步提升东四平台能力,解决通信舱布局、热控和大功率供电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创新国际合作方面,“中星10号”是中国首次采用中方卫星研制平台和外方有效载荷进行合作的卫星,公用研制平台为东四平台,有效载荷为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提供。 
   魏强表示,由于首次采用全新国际合作研制模式,为确保有效载荷与平台的接口匹配性,中法双方设计师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并联合开展多项匹配试验以确保接口匹配。“这次合作,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国外卫星研制管理理念和方法、习惯,也让法方对中国卫星研制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认为,中国已有不少的整星、整系统出口的成功案例,但国内卫星平台装国外有效载荷还是第一次,这开辟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对东四平台研制能力的提升及走向国际市场大有好处。

相关阅读